找到相关内容72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四 土

      凡圣同居,方便有余二土,乃约带业往生之凡夫,与断见思惑这小圣而立,不可给佛而论。若约佛论,非但西方四土,全体寂光。即此五浊恶世,三途恶道,自佛视之,何一不是寂光。故曰毗卢遮那,遍一切处,其佛所住...土说。  极乐四土,带业往生者居同居。断见思惑者,居方便。破无明者,居实报。无明净尽者,居寂光。又实报,约所感之果报说。寂光,约所证之理性说。本属一土,讲者冀人易晓,故以分证者属实报,满证者属寂光。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5053680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什么是"因果相续"?

    无杂乱义"的简单解释。佛教把主张"现象灭了就不再生起"的见解叫做"断见",也是反对的。关于因、缘、果的分析,佛教有六因、四缘、五果等说法,这里不一一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395910695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为什么一部分佛教徒要出家?

    能令人断除见惑(我见、常见、断见等错误见解)和思惑(对世间事物而起的贪嗔痴等迷情),证得涅槃,叫做声闻乘。"声"是言教的意思,听闻佛的言教,悟四谛之理而得到解脱的人叫做声闻。在没有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2154191072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请问学佛的过程,解脱的境界可分几种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解脱梵语为(vimoksa),解脱的境界可分大乘与小乘之别,其境界略有差异,依小乘佛法而言,要证得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等果位,方称得上解脱,而以四果为小乘终极圆满之果地,必须断见思惑,出三界,得成阿罗汉果(梵语arhat)。 依大乘而言,要证成初地以上,乃至佛的果位,皆为解脱的境界,每一个阶位解脱的境界渐次入深,而以佛的果位是大乘佛法终极之位,必须勤修六度万行,以中道实相义而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531012257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五见?请慈悲开示!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五见又名五恶见,是障碍成就佛道的五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,即是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。   何谓身见?就是执著五蕴假和合之身为实有。   何谓边见?是偏于一边的恶见。譬如有些人以为人死之后投胎仍是为人,猪马牛羊死后,投胎转世仍是猪马牛羊,这就叫做常见。又譬如有些人以为人死之后一切都归于无;人死如灯灭,这叫做断见。这种执断执常的错误见解,都偏一边,故名边见。   何谓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442212886.html
  • 问:念佛到什么程度才能往生?必要条件是什么?

    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信愿持名,尤其是信愿。“得生与否,全凭信愿之有无”(蕅益大师语)。净业行人往生西方净土,全仗阿弥陀佛威神愿力作为强缘,并不仅从一己功夫上论。西方净土乃实报庄严土。如从通途法门之修因证果来判,靠自力的功夫,不唯凡夫无能生彼,即断见思惑的阿罗汉也去不了。 然业力凡夫以深信切愿执持名号(此为能感之机),阿弥陀佛即以果觉愿力加持接引(此为所应之法)。一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30377536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生相无明?

    天台宗将之分为三惑: 一、见思惑。 二、尘沙惑。 三、无明惑。 顿断见思惑即证阿罗汉果位,顿断尘沙惑即证菩萨果位,顿破无明惑即证无上佛道之果位是也。(如本法师著《佛学问答》)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7551680013.html
  • 问:什么是“因果相续”?

    无杂乱义”的简单解释。佛教把主张“现象灭了就不再生起”的见解叫做“断见”,也是反对的。关于因、缘、果的分析,佛教有六因、四缘、五果等说法,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21045985182.html
  • 答本知法师问三则

    义,逐一解答:  一、阿罗汉是入有余涅槃,非入无余涅槃。以其但断见思惑,未断无明尘沙惑。但证方便有余土,未证常寂光净土,故非先余涅槃。言灭智者,是不用言灭,非断灭之灭。有部云:灰身泯智。阿罗汉人用始觉智,破除我执,断见思惑,得证我空,是有我空智。得少知足,不肯前进,趣入偏空,将果缚之身,灰灭归空,将始觉之智,置之不用,不进破法执,进断尘沙无明,故谓之灭,非断灭也。   二、阿罗汉非无智之圣人,乃有...

    圆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1653993.html
  • 佛教哲学对断常二见的批判

    而所有外道邪说概括起来不外两种基本的观点,即,“常见”和“断见”。如果把这两种见解批倒,也就等于挖掉一切邪见的根子。佛教哲学如何批判这两种见解?佛教哲学认为,“常见”就是“我见”——常见有我论。这是...荒谬的邪见。佛教哲学这套缘起无我说似有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道理。可是,当它对“断见”批判时,却暴露了自己在理论上的矛盾。  断见是唯物主义哲学派别顺世论的基本哲学观点。顺世论认为,意识(灵魂)产生于...

    巫白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5344506.html